Kate Dehler,第490篇原创
1、
春节休了一个长假,这周回到了广州。
(相关资料图)
周一落地的时候,手机推送了一条消息:
“2月6日零时起,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
从2020年2月8日内地与香港封关,到2023年2月6日通关。
整整三年时间过去了。
朋友圈里曾活跃在香港投资领域的伙伴们似乎血脉觉醒。
开始各种刷屏赴港投资业务。
曾因生计而转型的港险经纪人们,誓要把这三年没赚到的钱重新赚到手。
赴港三件套的文案反复出现在我的朋友圈里:
HPV 港户 港险
这些和三年前的广告几乎一样
不一样的是,除了三件套以外,卖香港身份的人越来越多了
也有不少中介找到我,让我推一推这个项目。
5w人民币就办一个香港身份,渠道佣金能拿到50%以上。
但我从来没有推荐过这些项目。
2、
目前获得香港身份有7种方式:
香港优才计划——便宜且门槛低
香港高才计划——要求高收入高学历
香港专才计划——需要拿到某些大企业的offer
进修移民——读本科或硕士后留下工作
科技人才入境计划——类似高才计划,需要在专业领域有所成就
投资移民——适用大额投资香港的企业家
结婚团聚——耗时长,11年左右才能拿到
大家现在看到最多的广告是:
5万元帮你拿香港身份。
这种都是 优才计划。
知乎和小红薯上面广告尤其多,因为精准拿捏了受众群体。
销售一上来对接就会问你的基本信息,然后打个分。
不论分数是多少,他们都会说包装一下就能拿身份了。
3、
优才计划打分的逻辑很好理解:
年轻、学历硕士以上、企业管理中层、英语好
具备这样的条件,基本分数都能打到100分以上,算是符合港府招人的条件。
打完分数销售就开始催成交了,市场价全套办下来5W人民币左右。
如果办不成扣5k-2.5w左右的行政成本。
其实符合优才标准的群体,大概率5万元只是一笔闲钱。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中介办优才项目的人越来越多。
很多人都没有完全了解获取香港身份的规则就把钱交了。
反正就5万块钱,多也不多,办不成还退一半,就当投石问路了。
市场很好的拿捏了消费者的这种心态。
4、
首先从递签开始就不会如中介所说的顺利。
港府虽然抢人,但原则上抢的是优质人才。
如果本科比较弱,英语不好,工作上又没有特别亮点的地方。
这种显然够不上优才的门槛。
即使中介在赴港计划书上努力润色,也有可能被拒。
5、
假如申请顺利获批,能够拿到的是3年香港临时身份。
3年之后再换3年+2年临时身份。
满7年后才可以申请永居身份。
很多中介说香港身份有子女教育优势,这点没问题。
但是临时身份是不能让孩子参加港澳台华侨生联考的。
想以华侨生的身份低分考双一流,得拿着香港永居+回乡证。
也就是说,在孩子到18岁高考前,要等7年的临时身份转永居。
在续签过程中,如果申请人从未在香港工作、生活过。
其实后面能否顺利续签也是有风险的。
6、
关于续签问题,我问了几家在小红薯上打广告的移民机构。
他们给我的感觉,无一例外是把香港身份的项目当成了——
一锤子买卖。
续签是3年后的事情,当下先成交再说。
当我问到,如果我不放弃内地工作就想获得香港身份的续签时。
他们都说没问题,因为香港没有移民监。
具体手法,就是人为创造一些“通常关联”。
例如子女在香港读书、有香港保险、每年有一定居住痕迹等等。
但本质上,港府做优才、高才项目,是为了提升香港的竞争力。
如果5万块拿了身份,7年时间在香港没有任何工作、投资贡献。
那么人人都能低价拿香港永居身份,这就违背了港府的初衷。
不论花多少钱,大家想要的都是7年后的永久居留。
而大部分中介想的是,先帮你把临时3年的身份拿下来,中介费先赚到手再说。
7、
其实现在很多移民机构说的没错。
香港优才的名额逐渐扩充,直到把配额限制都取消。
整个趋势确实体现出了港府吸纳人才的态度。
另外中介所说的香港身份的优势,也确实有很多。
但问题点在于:
他们把一个政策红利包装成人人都可低价获取的产品。
为了促成大量交易,过分美化这个项目的普适性。
给人一种低价格、低门槛就能配置香港身份的错觉。
全然不顾3年后续签、7年后转永居可能出现的问题。
所以大家面对最近狂轰乱炸的移民项目时,千万不要觉得价格低就头脑发热。
假如申请失败,中介扣的钱是小事。
时间成本、影响家庭规划才是比较糟心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