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消息:从每月近4万元到如今不足4000元, 57岁的他很感慨,“终于撑住了,快要把我女儿拖垮了”

2023-03-16 04:56:02   来源: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吴朝香

3月1日后,老盛(化名)的药费将从每月近4万元降低到3800余元,“终于撑到了这个时候,再这么下去,真要把我女儿拖垮了。”

今年3月1日起,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022年)将正式执行。本次医保目录新增111种药品品种,包括多种消化道肿瘤药品,大大减轻了患者的治疗负担。其中,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胃肠间质瘤(GIST)四线治疗药物瑞派替尼也位列其中。胃间质瘤患者老盛就是受益者。


【资料图】

2月28日,老盛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钱浩然处复查,检查结果良好,可以继续服用靶向药进行治疗。

病情稳定,药费下降。3月一开始,老盛就接到了两个好消息。

4年前

他被查出这种少见的肿瘤

57岁的老盛4年前被查出胃间质瘤,这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肿瘤。

“这个疾病,顾名思义,它多发于胃,小肠,大肠,但和传统的胃癌、肠癌相比,起源不同,它不是起源于胃肠黏膜,而是起源于胃肠黏膜下的塔哈尔细胞的。所以说这一类肿瘤,比胃肠癌要少见。但是在所有的胃肠道来源的肉瘤当中,它又是最常见的一种。”钱浩然说,胃肠间质瘤国内每年新发的病人预估在2-3万名左右,平均发病年龄在65岁左右,“和胃癌肠癌还不太一样,它的病因不明,症状也不明显,有些人是在肿瘤长到很大后,摸到才发现。”

从临床上来看,多数患者是在三种情况下发现自己得了胃肠间质瘤的。一种是因为肿瘤长得太快,侵犯了小肠粘膜,引起出血;第二种是在治疗其他疾病时发现的,比如治疗妇科疾病时,做妇科B超,发现盆腔之间有肿块;第三种是体检过程中,做肝胆胰B超或者胸部CT时,带到上腹部部分,发现胃部有间质瘤。

老盛确诊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了,多发病灶,虽然接受了手术,但后期需要靶向治疗。

一个月近4万元的药费

他觉得愧对女儿

“和其他肿瘤不同,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在手术后的首先治疗方案就是靶向治疗,因为这类肿瘤对放化疗不敏感。”钱浩然表示。

术后这几年的时间,老盛陆续使用了靶向治疗的一二三线药物,但他也遇到了所有胃间质瘤患者在治疗上的问题:耐药。

“除了容易耐药,一线药物的副作用也比较明显,如果患者不耐受或者病情出现进展,患者就要不停换药。”钱浩然说,发病之后这三年多时间,老盛一直在尝试用药物,基本上三种药物都试用过,曾经都获得疗效,都很不幸的,过了一段时间都进展或者耐药,“如果放在以前,我们就没有办法再对他进行治疗了。”

不幸中的万幸, 2021年,瑞派替尼作为四线药物在国内上市,老盛又有了新的希望。这个药物至少可以给病人带来半年以上的生存周期,但老盛的情况看起来更好,到目前为止,他已经使用了一年,效果不错。

唯一的问题是,费用比较高,一个月的药费接近4万元,对老盛来说,这是个沉重的负担,“这一年多全靠我女儿啊,我真的是要把她拖垮了。费用再这么高,我们可能真的撑不下去了。”

老盛言语间都是愧疚。

钱浩然也很感慨,从医这么多年,他接诊了很多像老盛这样的胃间质瘤患者,有些人本来是有存活的希望,就是因为药物费用过高,只能眼睁睁看着患者放弃,“其实,还有一部分患者获得靶向药物的机会后,肿瘤会变小,还有继续手术的机会,这样生存时间会更长。”

进医保后

他每月药费大幅下降

也正是因为此,看到当天的复查结果后,钱浩然一直对老盛说,他很幸运,“家人能支持他用药,用药一年了,肿瘤又缩小了30%,得到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生存期大大延长,还等到了这个药物进医保,以后压力会小很多。”

据了解,新版医保目录执行后,瑞派替尼价格降幅约为60%。在此基础上,杭州不同医保类型的患者还能报销70%-92%不等

老盛也算了一笔账:3月1日,瑞派替尼进入医保后,他所在的地区可以报销75%-80%,这样算下来,自己以后每月只要支付3800余元就可以了。“一个月节省了3万多元,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钱浩然表示,如果是原发性的胃间质瘤,发现时没有复发转移,那么10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如果发现时出现复发转移,或者术后又出现复发转移,那么10年生存率是20%,“所以还是要早发现早治疗,而且这类肿瘤的预后效果还是不错的,因为不同于放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对患者来说,基本不会有大的副作用,也不会太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们也建议胃间质瘤患者尽早到大型医院的胃间质瘤专病门诊接受规范治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