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4年,苹果CEO库克,再次开启了“中国行”。
有一说一,中方给足了苹果面子,除了安排商务部部长亲自接见外,库克的行程也相当满,国内消费者也释放出了巨大的热情。而苹果方面,也多次对中国市场以及中国消费者给予了肯定。按照正常人的逻辑和思维,明显地,苹果这是在对中国市场示好。但让人半死不得其解的是,“中国行”刚刚结束,苹果就相当于摊牌了,态度发生了180°转变,三个消息传来,释放明确信号—— “ 中国行”也留不住苹果的心 ” 。
【资料图】
消息一,库克回国后,就被拜登召见。
消息二,继富士康加码7亿美元在印建新厂后,和硕也加快了印新厂的投资。
消息三,iPhone15系列的首批订单,全部放在了印度生产线。
很显然,“中国行”也没能改变苹果的心仪,库克在回国后,坚持加快南下,“去中化”计划并没有改变。值得一提的是,苹果刚刚结束“中国行”,就被拜登召见,由此可见,美企在中国市场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官方的重视,这也给中美企业的合作制造了不少障碍。
可能很多网友会有疑惑,印度制造的良品率低于50%,且代工效率和代工品质都比不上中国制造,为何苹果还执意要外迁呢?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更何况,当iPhone15被贴上了“印度制造”的标签,变成了咖喱味儿,国内消费者还会买吗?
首先,印度制造和中国制造相比,最大的竞争力就在于薪资低。随着中国制造水平的提高,中国制造已经不再是“便宜”的代表,中国的人工成本和印度的人工成本相比,优势已经没有了。而印度制造依赖众多人口,以及生活水平低,其薪资水平低了75%。据外媒爆料,不少印度工人的月薪只有几百块,毫无疑问,这对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苹果而言,是一个不可拒绝的理由。
其次,苹果之所以选择印度市场,除了看重人工成本更低外,也是希望可以打开印度市场的大门。都知道,印度市场超90%的用户,都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三星、小米等安卓机在印度市场是非常受欢迎的,反而苹果在印度市场没有太大的优势,占据的市场份额也并不高。
库克的这一招,就是利用把生产线转移到印度,从而敲开印度市场的大门。这和当年苹果进入中国市场是如出一辙。根据数据来看,印度市场2022年iPhone的出货量逆势增长65%,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遇冷的大背景下,印度市场的强悍表现给苹果带来了很大的惊喜。目前印度手机市场就和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发展初期类似,未来的增长空间很大,这也是吸引苹果的一个关键点。
当然,话说回来,一个手机品牌而已,留不住就没必要强求了。更何况,任何一个手机品牌,任何一款手机,都不具有“不可替代性”。既然美企铁了心要走,我们完全可以选择扶持本土品牌,何必执着于“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手机品牌呢?真没必要!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留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