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奋斗青春,护航神舟“回家”
——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载人航天搜救回收技术团队
(资料图)
2022年12月4日入夜,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上滴水成冰,但这却是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夜晚——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即将在东风着陆场着陆。
漫漫黑夜,无边旷野,如何第一时间找到返回舱?
这一艰巨任务,再次落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载人航天搜救回收技术团队的肩上。
“只有顺利完成搜救回收,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才能宣告圆满完成。”团队项目总师宋磊表示,“为航天员铺就温暖、安全‘回家路’,是我们的光荣使命。”
当飞船开始返回时,团队成员都在焦急地等待着,直到听到“发现243信号”的口令,大家才稍微松了一口气。“这说明定向仪指示准确捕获到了信标,返回舱成功冲破‘黑障’,正在按照正常程序返回。”宋磊说,此时搜索力量就可以在定向仪的指引下迅速向落点靠拢。
20时09分,返回舱平安着陆,工程着陆场系统再一次做到了“舱落机临”,这个团队在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史上留下新的光辉印记。
奋斗者,最青春。近日,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名单公布,屡创辉煌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载人航天搜救回收技术团队,名列其中。
锻造科技“撒手锏”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五号,‘921团队’全程参与搜救回收,创造了多项纪录。”二十二所党委书记、所长陈欣宇说,在二十二所内部,大家沿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号,将载人航天搜救回收技术团队称为“921团队”,这令团队成员十分自豪。
成立于1995年的“921团队”,主要承担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返回舱搜救定位装备研制和载人飞行保障任务。28年来,团队紧紧围绕载人航天工程总体需求,建成了一张针对着陆返回舱的陆、海、空、天一体,近、中、远程结合的立体化搜救引导网络,有力地保障了航天员顺利出征、安全健康返回,走出了一条具有我国自主特色的航天器着陆回收技术创新发展之路。
标签: